摘要
成人时期是生命中稳固健康基础、预防慢性病、维护机体功能的关键阶段。传统营养干预多聚焦宏量营养素、微量元素及生活方式,而“药食同源”(即既可作为食品又具药用价值的材料)系统应用于成年期健康维护与优化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。本文从概念起源、机制解析、代表食材应用出发,解析其在代谢调节、骨骼肌健康、认知‐脑部健康、免疫‐炎症平衡等多维度对成年人健康的潜在作用,并探讨未来研究与应用的破局点。
一、引言:成年人为什么需要“药食同源”策略?
成人期(约 18–65 岁)不仅是完成教育、进入职场、成家立业的时期,也是多系统(代谢、骨骼肌、神经、免疫)逐渐走向稳态但也易积累损伤的阶段。慢性病、代谢综合症、骨质减少、肌肉萎缩、认知下降等都是成年人面临的健康挑战。传统策略往往强调“少病即健康”,现在主张:“不只少病,而要高功能、高质、高寿”——这是“功能寿命”理念。
“药食同源”作为一项古老的营养医学理念强调食物亦可药用,若将其系统化纳入成年饮食干预,可为补充传统策略的盲点——尤其是在亚健康状态、功能维持以及慢病早期干预方面。已有研究指出,药食同源中药具备代谢调节、抗炎、神经保护、骨健康支持等作用。
二、药食同源对成年人健康的机制路径分析
1. 代谢优化与体组成维护
成年期代谢状态稳定但易累积不良因素(胰岛素抵抗、脂肪肝、肌肉减少)。例如,葛根根提取物在高脂饮食模型中显示:通过增强骨骼肌能量代谢、上调 AMPK/PGC-1α 通路,改善胰岛素抵抗、减缓肌肉萎缩。而山药提取物则在骨细胞模型中促进成骨、提高胶原合成与钙磷沉积。
机制包括:
提高肌肉线粒体活性、提升代谢率 → 有助于体组成(肌肉比脂肪比例)维护
降低餐后血糖/胰岛素峰值、抑制脂肪肝、改善脂代谢 → 延缓代谢相关慢病起点
通过抗氧化/抗炎路径,减缓细胞代谢损伤积累
2. 骨骼肌健康支持(骨–肌–关节轴)
成年人中,骨量逐步稳定但骨损失与肌肉减少风险逐年增高。山药提取物对成骨细胞的促进作用(细胞模型)提示其可能支持成年骨健康,而肌肉质量与代谢健康密切相关,葛根对肌肉代谢调节的机制也暗示其在成年期肌肉维持中具备潜力。系统应用“药食同源”策略可视为“预防骨肌退出式下降”的手段。
3. 神经–认知保护与脑健康
成年人群中认知退化、脑萎缩、神经退行性变化并非老年专属。山药中的 diosgenin 在随机对照研究中提示改善认知性能(健康成年人)。此外,“药食同源”材料在神经保护、抗炎、抗氧化方面的研究综述也不断积累。因此,将这些食材纳入成年期饮食,可能有助于“脑功能维持”这一长期健康目标。
4. 免疫‐炎症平衡与整体健康
慢性低级炎症(inflamm-aging)并非只在老年期出现,成年人若长期营养、生活方式不佳,也易积累炎症负荷。药食同源材料所含多酚、皂苷、黄酮等具备抗炎抗氧化效应。如葛根提取物抗炎模型中可抑制 IL-1β、TNF-α 等炎症因子。通过日常饮食中持续引入这些材料,可在成年期实现“低炎症状态”维护,有利于延缓慢病、多系统退化。
5. 脾胃/肠道‐微生物轴支持
成年人常因饮食习惯、压力、睡眠不足等影响肠道健康、消化功能。以山药为例,其提取物在动物中显示改善肠道菌群和消化功能。同时,药食同源材料在修复肠道屏障、调节菌群、促进营养吸收方面具备潜力。通过优化肠道环境,成年期可提升整体营养效率、减少低级炎症,再次支持健康维持。
三、未来研究破局点与学术挑战
大规模成人随机对照试验缺乏:目前多数研究为细胞、动物或成人短期小样本。未来应启动长期、多中心、成年人群、以功能/寿命维度为终点的研究。
标准化食材与剂量问题:不同出产地、加工方式、品种的药食同源材料成分差异大。需要建立标准化数据库与剂量指南。
机制网络研究待深化:需要从代谢-肌骨-神经-免疫-肠道微生物交互网络来系统解析“药食同源”如何影响成年人健康全局。
监管议题:“药食同源”材料的定义、监管、宣传需规范化。
商业化与公益平衡:如何避免“功能夸大”、如何在日常饮食中公平推广而非成为高端奢侈品,也是公共卫生应考虑的问题。
四、结论
将“药食同源”从传统解释中提炼、系统化,并置入成年人健康维护体系,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战略。但目前仍处于探索期,不能被神话。未来,成人健康管理不应仅追求“病少”,更应追求“功能优寿”“质优寿”。在这个愿景中,药食同源有望成为关键拼图。我们呼吁营养学、老年医学、中医药学、公共卫生、代谢研究等多学科联合起动,共同撬动这块尚待开掘的健康金矿。
参考文献
1.Oh A, Ok H M, Kim H-J, Lee W J, Kwon O. Effects of a Pueraria lobata-root based combination supplement containing Rehmannia glutinosa and aerobic exercise on improvement of metabolic dysfunctions in ovariectomized rats. J Nutr and Health. 2015;48(2):133-139. doi:10.4163/jnh.2015.48.2.133.
2.Kim E, Ngo H T T, Yang J E, et al. Yam (Dioscorea batatas) root and bark extracts stimulate osteoblast mineralization by increasing Ca and P accumulation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. Prev Nutr Food Sci. 2014;19(3):194-203. doi:10.3746/pnf.2014.19.3.194.
3.Mohanan P, Ghosh S, Sankar S, et al. Diosgenin-rich yam extract enhances cognitive function: a placebo-controlled, randomized, double-blind, crossover study of healthy adults. Nutr Neurosci. 2018;21(10):651-661. doi:10.1080/1028415X.2017.1288054.
4.Hu S, Li D, Liu F, et al. The root extract of Pueraria lobata and its main compound puerarin prevent obesity by increasing the energy metabolism in skeletal muscle. Nutrients. 2017;9(1):33. doi:10.3390/nu9010033.
5.Li J, Zhang M, Wang X, et al. Origin and concept of medicine-food hom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odern functional foods. Food Chem. 2014;164:188-196. doi:10.1016/j.foodchem.2014.05.088.
6.Zhu L, Zhang X, Yang Y, et al. Metabolomics of the anti-inflammatory effect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lobata var. thomsonii in rats. J Ethnopharmacol. 2023;299:115648. doi:10.1016/j.jep.2023.115648.
7.Zhou Y, Liu Z, Guo X. “Food and medicine continuum” in the East and West: Old tradition and current regulation. Front Med. 2023;17(4):602-612. doi:10.1007/s11684-022-01019-9.
黎怡生 (久健本康编辑部)